校级一流课程《电路分析技术基础》

时间:2021-09-06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0

一、课程团队

(一)团队负责人

图片1

袁云梅,女,讲师,林业工程专业,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从事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曾获“教学要件大赛”二等奖;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一流课程1门,参与省级项目1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科技论文1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

(二)课程团队成员

图片2

张伟,男,讲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本科、硕士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博士结业于浙江大学,已发表SCI、EI录用文章4篇。现从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专项课题1项,参与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个,校级科学研究项目1个。荣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全员培训“优秀学员”称号;2022年第38个教师节“优秀教师”称号。指导学生获第八届山西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项。



图片3

延亚云,女,助教职称,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从事电子信息类教学工作,参与校级教科研项目一项。



图片4

张培,女,助教职称,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于中北大学,从事电子类教学工作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二、课程介绍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为电路模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等知识;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基尔霍夫定律、受控源的实验研究、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一阶电路的响应、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能够从理论上对各种电路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初步具备交、直流电路检测、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 大一第二学期(电子信息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

学时/学分:总学时 64;学分4

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课程特色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电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采用的改进措施如下: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学习之初让学生明白,学习电路的基本定律是掌握任何电路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找共性和建模型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讲授中,采用精讲多练,留出“空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对于简单的章节内容,。
  
(二)采用现代化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手段
  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模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详细辅导,师生也可以对一些问题共同展开讨论,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同时对于重要的内容及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复杂的一些公式推导也要求教师应在黑板上板书

(三)改革考试模式
  考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检测。可以分阶段进行模块考试,将各阶段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起来,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达到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另外,考试内容和题型也应进行改革,以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运算能力的掌握为主,习题应该灵活多样,避免一些纯记忆性的和计算工作量非常大的机械化试题,以增加考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课程成果

(一)教学研究

图片5

论文1:袁云梅;李晶;多化琼.MATLAB在电路分析基础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2,(07):166-168.

图片6 图片7

教材:李晶.副主编.电路分析.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8.

图片8

图片9

专利:一种视觉图像处理装置

(二)获得教学奖励

图片12

教学奖励1:袁云梅 2021年校级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二等奖

图片10

教学奖励2:张伟 2021年9月教师全员培训优秀学员

图片11

教学奖励3:张伟 2022年9月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