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与飞翔
我的成长切换录
当我拖着行李箱,踏上那片象征着全新征程的大学沃土,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庄严而真切的宣告——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蜕变,已然拉开序幕。
高中岁月,宛如一只精准运转的发条钟,节律分明、步步可循。每一个清晨,在班主任那句“再坚持一下”的勉励声中,我们便沉入题海与书卷的浩瀚世界;课间十分钟,或执笔疾书、争分夺秒,或围于师侧、求知若渴;夜幕降临,仍在自习室的灯光下奋笔不辍,直到长街的路灯将身影拉得修长。那时的生活,以学业为唯一轴心,目标如灯塔般清晰——奔赴高考,逐梦远方。
可到了大学,这根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没有了固定的晚自习,没有了老师事无巨细的安排,我像只刚飞出笼子的鸟,既兴奋又有些茫然。军训期间,教官告诉我们要好好收拾内务时,我们全宿舍齐心协力最终拿下荣誉!

班委竞选的经历,亦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次重要的自我突破。
高中时,班干部多由老师指定或同学推举,自己鲜少主动争取;而在大学,每一个机会都需要亲自把握,站上舞台,向众人展示自我。那段时间,我在内心反复权衡:一方面,渴望借班委之职锻炼能力、服务同学;另一方面,又担心才疏学浅,难担重任。
最终,在室友那句“试试吧,不试怎知不行”的鼓励下,我踏上了竞选之路。为了那短短几分钟的演讲,我数易其稿,反复斟酌字句,甚至对着镜子模拟现场。真正站在讲台上,面对数十双注视的眼睛,心脏仿佛要跃出胸膛,声音也有些发颤。然而,当结果公布,我得知自己成功当选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是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担任班委后,我才真切体会到组织活动的不易——从策划到执行,每一步都需细致考量。

我们班曾举办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演讲活动,我再次站上讲台。
虽然未能拔得头筹,但那是我用心准备的成果。我清晰地感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成长。每一次活动的落幕,都是一次蜕变的印记。那些曾经的犹豫与胆怯,正被坚定与自信悄悄取代。
时间的掌控,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高中之时,日程被课程密密填满,无需费心安排;而大学的时间版图,则更为辽阔与自由——课业之间留有空隙,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如繁星般点缀其中。
初入此境,我曾试图兼收并蓄,凡事皆欲亲历,结果反被琐事裹挟,身心俱疲,作业的质量亦在慌乱中大打折扣。后来,我开始尝试为自己制定计划表,将每日之事一一列陈,分清轻重缓急——先攻克专业作业之要,再投身社团活动之乐。在一次次调整与优化中,我终于与时间达成和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律我渐次领悟,大学的自由并非恣意放任,而是以更高的自律为舵,在时光的长河自主规划航向,从容前行。
人际关系的版图,亦在这段成长之旅中经历了深刻的重构。
高中时期的挚友,多源于同窗之谊,朝暮相伴,彼此熟稔如手足;而大学,则是一场来自五湖四海的相逢,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性与性格特质,在这里交汇碰撞。以与室友的磨合为例,初时作息迥异——有人习惯晨眠初醒,有人偏爱夜色静谧。为了彼此的舒适,我们围坐而谈,共定作息章程,排定值日之序。
如今,我们同行于课堂与食堂之间,于宿舍的一隅分享各自故乡的风物与故事。

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如春风化雨,温润着心田,成为大学生活中最温暖的底色。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跨越,不仅是一段人生阶段的更迭,更是一场心灵与能力的淬炼。每一次直面挑战后的蜕变,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记忆的天幕上熠熠生辉。
我深知,这只是大学生活的序章,前方还有更辽阔的风景与更严峻的考验。但我已整装待发,以更坚定的步伐与更开阔的胸怀,去拥抱属于我的精彩未来。
电子信息工程2501班
(毋江涛/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