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备赛,经验护航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备赛经验分享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并且在大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天特别荣幸能和大家聊聊我备赛的经验,把这段从“犹豫”到“收获”的过程,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
以下是我取得的奖项:山西省赛区的铜奖与银奖
经验分享
首先思考,是否加入团队或者自己创建团队
1.先要想清楚其中的优势与风险,加入成熟队,优势:资源现成、路径清晰、拿奖概率高;风险:角色边缘、话语权低;自建新队,优势:选题自由、股权/奖金分配可控;风险:缺资源、缺背书、从零踩坑。
2.判断标准: 有明确痛点+技术原型 → 自建;暂无方向但具备单项长板 → 加入,补足认知再自建。
如何加入团队和选题
1.主动出击,可以通过学长学姐,自荐去参与到他们的团队当中,要学会让别人发现你的价值,比如你会弄PPT,写文档,或者有些许技术等等。
2.在选题方面,一定要多看多听,可以观看以往的一些项目,本学校的,或者说网上找的资料等等,要学会选取有用的信息,去确定想要弄得方向,比如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人工智能等科目方向如何选择。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痛点等,如何去高效的解决,可以有一些什么解决方案,这些都是选题需要准备的内容。
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1.在每个项目的创建与建设过程中,不止有同学们的身影,同样也有着老师的,所以说选对老师以及得到老师的帮助都显得至关重要。
2.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老师往往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给予我们帮助,包括选题的方向,项目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等等。
3.老师最后两周只做一件事:模拟评委,专挑逻辑漏洞,逼团队写出“反驳清单”。
项目的制作过程
1.选题孵化,每周一场“痛点头脑风暴”:我们的选题是什么,具有什么痛点以及解决方案。老师角色,带给你技术上的指导以及项目中的问题说明,避免“闭门造车”。
2.能力重构,技术主导→商业强化→呈现优化,三阶段成员比例动态调整。
3.冲刺闭环,路演讲稿逐字稿→录制→1.25倍速回放找卡顿点,PPT一定要不断的打磨,项目计划书的不断优化与修改。
备赛心得与体会
把比赛当成创业预演,而不是“高级大作业”;评委看的是未来几年的商业想象力。
每周固定面对面沟通,一直的空想替代不了纸上画模型的碰撞。项目的真实痛点,技术壁垒 , 可落地的商业模式 ,会讲故事的团队,缺一不可。带着这张“路线图”,去拿下属于你们的奖项吧!
电信工程及管理2401班
(刘博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