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心导航 解码心结 | 心理小贴士vol.12春日“心”呼吸,告别情绪寒冬

时间:2025-03-23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0

心理小贴士

微信图片_20250324172920

在春日,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让世界焕然一新,然而,不少人却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也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成因剖析:

生理层面:春季气温回升,日照时间延长,人体生物钟需要重新调整适应。这一过程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例如褪黑素的分泌规律改变。褪黑素不仅调控睡眠,还对情绪有着重要影响,其分泌紊乱就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 。另外,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在春季也会波动,血清素作为传递愉悦感的关键物质,一旦失衡,人们便容易陷入情绪低谷。

环境因素:春天万物复苏,环境中的信息量大幅增加,花朵盛开、鸟鸣虫唱、气温多变,这些都给人的感官带来丰富刺激。过多的外界刺激涌入,大脑需要不断处理和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理负担,使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和烦躁。

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情绪起伏不定:人们在春日里情绪波动明显,前一刻还因春日美景心情舒畅,下一刻可能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情绪犹如过山车般难以捉摸,对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324172924

嗜睡与精神萎靡:尽管睡眠时间充足,但许多人在春天依旧感到困倦乏力,白天哈欠连天,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仿佛身体被“春日倦怠感”紧紧束缚。

应对策略: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例如晚上10 - 11点间入睡,早上6 - 7点起床,中午适当午休20 - 30分钟。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使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缓解因生理节律紊乱带来的心理不适。

微信图片_20250324172927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 - 5次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刺激身体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还能有效改善情绪,让人感受到愉悦和轻松。

社交互动:主动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以组织春日野餐、踏青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获得情感支持,排解不良情绪,让心理压力在欢声笑语中消散。

微信图片_20250324172932


心理调节技巧:

当感到焦虑、烦躁时,尝试深呼吸放松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用鼻子慢慢吸气,使腹部隆起,感受气息充满整个腹部,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重复10 - 15次。也可以通过冥想,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身体感觉,排除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电子信息工程2401班

(詹丽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