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缄默
唯赤焰长歌
寒假社会实践
晋东一隅,娘子关西。汲温河之膏泽,聚太行之灵气。其西北远接藏山之忠,西南冠山之文、翠枫之秀、更狮脑之雄。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东北部,有一处被岁月镌刻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辛庄村,这片被誉为晋东“小延安”的村落,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也洋溢着新时代的蓬勃生机。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寻的热忱,我于寒假期间走进辛庄村,开启了一场红色遗迹的深度之旅。
活动过程
辛庄村虽地处山区,却因水韩线穿村而过,交通颇为便利。在这片约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17位村民,宁静的氛围中,处处弥漫着红色的气息。
我的实践之行从抗日政权曾驻扎的一区、四区旧址开始。抗日政权曾驻扎的一区、四区旧址,那古朴的建筑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当年的威严与庄重。这里曾是抗日决策的枢纽,无数关乎民族命运的指令从这里发出,如同明灯照亮了黑暗中的抗日征程。
,
一区旧址 四区旧址
烈士祠静谧而肃穆,宛如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祠内陈列的烈士遗物、泛黄的照片以及详实的事迹介绍,无一不在诉说着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
烈士祠旧址
救亡室旧址仿佛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书卷,墙壁上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是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曾经,革命志士们在这里慷慨陈词、共商救国大计,他们的热血与智慧汇聚于此,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墙壁斑驳的口号痕迹 救亡室旧址 刘鸿达故居,这位辛庄村首任县长的居所,虽已褪去昔日的繁华,却依然保留着历史的温度。简陋的陈设、朴素的布置,彰显着刘鸿达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他在艰难时局中高举抗日大旗,如中流砥柱般坚定地守护着一方百姓,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至今仍在村民中口口相传。
千年国槐屹立在村中,见证了辛庄村的兴衰变迁。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我站在国槐下,触摸着粗糙的树皮,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千年国槐
抗大学校曾为革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简陋的教室、朴素的桌椅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学员们艰苦求学、立志报国的感人故事。在这里,无数热血青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抗大学校
吊桥横跨在山间,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我走在吊桥上,脚下是潺潺流水,远处是青山环绕,我站在桥中间,望向那段血泪史,感受着辛庄村的人文魅力。
吊桥
蜿蜒曲折的地道,是当年村民们抗击敌人的秘密防线。走进地道,狭窄的通道、低矮的空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当年战斗的艰难与危险。每一处转角、每一个掩体,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防线。
抗战地道
结语
如今,辛庄村正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和旅游基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红色遗迹得到了精心的修缮与保护,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辛庄村,这座晋东“小延安”,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属于它的壮丽篇章,让红色薪火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302班
韩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