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 | 薪火相传,指尖上的非遗

时间:2025-02-11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0

01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山西闻喜花馍,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了人们的赐福纳祥之意。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迎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带领社区青少年学习非遗文化花馍制作。

02 活动过程

微信图片_20250211204938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中心里热闹非凡,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首先由我讲解了花馍文化,从花馍在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地位,到它如何成为民间节庆必不可少的点缀;从不同地域花馍造型的差异,到背后蕴含的吉祥寓意,孩子们听得很认真。

微信图片_20250211204944 微信图片_20250211204949

      讲解过后,进入制作环节。我示范着揉面、塑形、雕花,孩子们也学得有模有样,小手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力量。有的孩子努力模仿着我捏出的花瓣形状,有的则发挥创意,给花馍加上了独特的“小装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志愿者们不断穿梭在孩子们中间,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看到原本陌生的面团在他们手中逐渐变成精美的花馍,我真切地感受到非遗传承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种下。

微信图片_20250211204954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教学,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通过我的讲述和示范,孩子们了解了花馍这一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这无疑增强了每个人心中的文化自信。

03 结语

微信图片_20250211205001

      而我,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收获更是颇丰。在准备过程中,我深入研究花馍文化,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会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看到孩子们对花馍制作的热爱,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的决心。

这次社区非遗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并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未来,我也将继续投身这样的活动,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电子信息工程2301班

张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