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参与到皮影木偶的传承中来,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304班“灵动皮影,栩栩如生”团队积极响应大学生社会实践号召,在韩小娟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山西省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开展了传承非遗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组建于1954年,是山西省首批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孝义市非遗课程实践基地。剧团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吕梁市级传承人5人;设有皮影雕刻室、演艺部、木偶道具服装制作部及多功能展示馆等专业部门和功能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木偶”的传承团体,也是山西省唯一的皮影木偶艺术专业官方表演团体。剧团先后受邀出访英国、荷兰等地进行交流演出,《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八戒戏村姑》《手绢佛珠特技》《十八里相送》《北京有个金太阳》《年年有余》《美人鱼》《刘胡兰选段》等精品剧目多次获奖。2021年以来,先后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原声天籁—中国民歌盛典》、北京卫视《最美中国戏》、山西卫视《新春晚会》等节目的录制,2023年12月大型原创红色木偶剧《战马红旗》成功首演,一系列演出受到文化领域多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活动当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皮影木偶剧团,参观了皮影木偶剧团的训练与演出场地。走进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展示馆,走近一个个戏台,走近一张张皮影,走近一个个木偶,探寻光与影的故事,探寻孝义人的文化基因。
随后,我们与剧团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非遗传承人向我们具体讲述了皮影木偶剧团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展馆内陈列的大量剧本、木偶、皮影、剧照、服装、道具、乐器等。
我们走进木偶工作室仿佛进入了木偶艺术殿堂,工作室陈列着种类繁多、精雕细刻的木偶和一些正待加工、打磨的半成品,一排排木偶,造型活灵活现、形象传神。剧团老师说起他的木偶,满脸的喜爱与自豪:“孝义木偶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机关都藏在偶人内部,五官表情和真人一样灵动。”他举起一个木偶,拨动手柄上的转轮,木偶仿佛与他心有灵犀,眼睛“滴溜溜”地转,嘴巴一张一合,双手翩翩舞动。“木偶的制作工艺相当繁杂,从材料选择、人偶形象设计,到头部、手臂、手掌等细节部位的打磨,再到服装饰物的整体搭配,一个完整人偶的成形需要经过泥塑、翻模、脱胎、机关安装、整形、打磨、着色、化妆、组装造型等多道工序。一个新的剧目,光木偶制作就要耗时小两个月时间。”他边说边通过一根木杖和两根细铁棒展示着木偶的操作技巧。随着服饰、道具、头、眼、手、脚等部位的联动表演,木偶把人物的情感生动地传达了出来。
随后我们走上舞台亲手操作了木偶和皮影,真正体会到了淋漓尽致的表演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与探索。除去木偶制作,更需要艺人们精湛的操控技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对这些木偶戏艺人最真实的写照。其中一个看似简单的挥舞彩带的动作,实际上需要演员依靠手腕功,直接托着手杆转动整个木偶,带动彩带飞舞。
皮影木偶剧团团长刘亚星说:“保留文化遗产原生态的精华,传统艺术同现代结合才能获得生存。”所以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皮影木偶,我们还结合自身专业,利用自身所学的新媒体技术,为剧团制作了宣传海报和短视频。我们将剧团演出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并配以普通话字幕和生动的解说,使皮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借助现代传媒手段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皮影木偶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更激发了我们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我们将继关注和支持皮影木偶等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本次活动获得“孝义微青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