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探索之旅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静

时间:2024-07-27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0

静是心灵的幽境,
感受着自然的馈赠。
看那颜色与声音,
感受美与和谐的奏鸣。
苍松在路边静立,
你想造船,我觅凉荫。
他人入画,或是高洁象征。
乞丐于街中瑟缩,
我生厌烦,你怀慈悲。
旁人立志,欲改社会旧制。
天才感受力卓绝,
诗人、美术家的世界,
能见凡人未见,能闻凡人未闻。
麻木之人无领略,
伯牙抚琴,只思棉匠弹棉。
活动之人是快活,
领略之人更是,
在静中,寻人生的妙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微信图片_20240905092154


内容简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求学于欧洲期间,将这十二封信从海外寄回国内,最初登载在《一般》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出版。

书中围绕青年们关心或应关心的话题展开,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等。作者以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身份,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循循善诱的话语,劝青年眼光要深沉,不骄不躁,不贪易,不随俗急功近利。例如在谈读书时,强调要养成读书习惯并寻出趣味;谈动时,指出动可解忧;谈静时,表明心界空灵才能感受生活趣味等。这些信件为当时的青年提供了成长指南,至今仍对青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生经典。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905092156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他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其著作和译著颇丰,如《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语录:

1.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2.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3.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读“谈静”章节有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静》这一篇,朱光潜先生围绕“静”展开论述。他指出,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对“静”的领略。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先生认为,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先生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犹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就是对于时光流逝的敏锐感受。先生进一步解释,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在读完“谈静”这一章节之后,我深受感触,静并非是与世隔绝,不问世事,而是在喧嚣中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在纷扰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静是一种内心的修炼,让我在繁华中不迷失,在困境中不慌乱,在平淡中不浮躁。在现实生活中,先生的语言让我认识到“静”并非是心如死水,而是于细微处敏锐感知,于平凡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获得内心的丰富与宁静。在未来,我要学会在静中品味人生,在静中积蓄力量,以静的姿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电信工程及管理2301班

石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