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狭义上讲,就是指正月初一。广义上讲,春节是从小年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会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大街小巷挂上福字时,年就要到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走亲戚”“穿新衣”“吃大餐”已成常规项的今天,科技与传统年俗结合催生的新年俗、新体验让“年味”更浓。
一、制作对联
大数据2101班蔡雨洁、贺元元、刘晏恺制作了对联。过年贴春联也是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而且很多人家也会在大红春联上方挂上大红灯笼,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同学们积极制作对联,是对传统春节习俗的传承。
对联起源于诗,无诗不成对。对联从个人来讲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字功底,从时代来讲对联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了解、学习对联,有助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对联是即兴之作,用来帖在门楣上,表达的是一种希望达到的状态。学习对联能了解当时人们的愿望。有历史的作用。我们学习对联,就是要探索和提高人类的自然意识和民族意识,充分利用对联这种文学形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服务。
说到贴福字,倒贴“福”字的历史据说十分悠久,传说也有很多,流传比较广的就是朱元璋的版本。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以后,下令在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都贴个“福”字当记号,然后把那些门上没贴“福”字的人统统杀掉,以铲除异己。善良的马皇后知道此事,为阻止杀戮,下秘令让家家户户都贴上福字,哪知有一家人慌慌张张把福字给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一看全城贴满福字,气得不行,又听说只有一家人把福字贴倒了,正想借此出气,下令全家抄斩。马皇后连忙对朱元璋说:福字贴倒了,岂不是福到的意思?朱元璋一听,气消,转喜,竟避免一场灾祸。据说,民间倒贴的福字大多集中在装垃圾的箱子或是倒水的缸子上,因为有东西从里面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好运气给倒掉,于是就给倒贴一福字,寓意“福到”。
二、送出新年祝福
白浩然、殷煜博、卫博扬录制并向亲友送出了新年祝福。岁末甫至,福气东来,鸿运通天。否极泰来时重申鲲鹏之志,惜时勤业中,展军无限风采。祝虎年吉祥!送出的不仅是一声问候,更是亲友之间的温暖、关心、牵挂。送出祝福,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它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拜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呢?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便会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互相祝贺,有时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进屠苏酒。”其意思是说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呢,无论是长者还是晚辈都要整理衣服和帽子,晚辈要按次序向长者进椒柏酒和屠苏酒。从此文中更可以清楚的了解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拜年的规矩。明清时期的亲族拜年则又增添了“团拜”的形式,所谓的团拜在早期原指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团聚,以进祝贺,在清代发展成为了各地同乡同年官僚于正月间举行的聚会庆贺活动。
三、年夜饭
刘浩楠、梁家楠帮家人一起制作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图片半成品菜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所以不远千里也要回家吃一顿年夜饭。
春节亲人团聚是中国世代相传的传统,春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达的内涵之一,就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同时,又是辞旧迎新的节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春节来临时,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总结过去的一年,享受着过去给我们带来的成果,又将过去一年种种的不如意,在除夕前扫地出门,在新年伊始的时候带着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开始新的一轮的努力和奋斗。
盼望的新年就要来临,对于过新年的制备已经到了尾声啦!万事具备只等除夕之夜。
寓意祥和的对联、垂涎欲滴的食材、五花八门的年货、红红火火的灯笼、沁人心腑的祝福,新年将近,年味正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