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 | 【洪洞县大槐树】“家乡记忆”活动(二)

时间:2022-01-28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0

风雨漂泊异乡路,浮萍凄清落叶飞。游子寻根满愁绪,一朝故土热泪归。山西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华之脊梁,从上古以来的尧舜先贤到名满天下的三晋商团无不证实这山西这片土地繁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微信图片_20220129085416

大家好,我是软工2001班的谢博延,今天我与同班王炤珽同学一起来到了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通过几张图片与一段深沉的往事一起来回忆千百年来这片圣地上的记忆与沧桑。

微信图片_20220129085421

微信图片_20220129085425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对于家乡总是有着浓郁而深沉的情结。自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这颗大槐树下发生了十八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移民遍布全国18个省份,至今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的血脉!而移民则起源于明初的兵乱与天灾,“兵戮河南,赤地千里,黄淮决口,积骸成丘”中原地区呈现出荒芜,炼狱般的景象。但是山西则赖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全国各省人口凋敝的境况下山西依旧人口稠密,农田肥沃,百姓丰衣食足。于是,在朝廷的决议下,山西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以此补充各省匮乏的人力资源。相传:人民在上路时会将自家的锅碗摔成碎片,各执一块希望将来能够相认。明朝政府为了使移民能顺利进行,曾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到那里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种”,还免其赋税三年。山西移民来到中原地区,看到那么多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一时间慌了手脚,有的跑马占地,以马蹄印为界,谁圈起来就是谁的;有的以犁占地,围着大地犁上一圈,这地就归其所有了。

明朝大移民前后经历三代皇帝长达50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几百年来与各地土著人杂陈而居,既有交流和融合,也必然有矛盾和竞争,正是在这些不断发生和消解的矛盾和竞争中,克服了民族惰性,激发了聪明才智、生机和活力。也正是在一代一代婚配、交流和融合中,优化和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激活了人的各种潜在素质,在中国中原地带的人类进化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129085431

日月如梭,移民事件距今已有六百余载,当初大多数景物早已被历史的迷雾所笼罩,但这个石经幢却长久矗立在这里,成为了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相传文殊菩萨持楞严咒破除伽女所施的幻术,救回阿难。从此便建立了石经幢。经幢下,善男信女在这围走祭拜,摸石诵文,希望能像当年文殊菩萨那样破除心中迷雾与困扰。“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当我抚摸大槐树粗壮的树干时,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人们聚集在大槐树下,围坐在石经幢旁,相互拥抱,相互告别,随后踏上去往远方的马车,一去不回……

悠悠六百多年过去了,汉代的那颗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繁叶茂,充满活力…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和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如今虽已国泰民安,但古槐的形象仍牢刻在每个移民人心中,牢刻在数万山西人民的心中!大槐树下山西人民舍家为国,不怕困难的精神必将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