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七) | 信工学子走进大同,追寻千古文化和脱贫产业之路

时间:2022-08-02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0

为进一步落实文明守望工程,丰富2022年“青春兴晋”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敬畏历史、筑牢文化安全、守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建团10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积极响应山西省团委号召,在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校团委、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分团委指导下,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分会学生干部于2022年7月30日携手大同云冈石窟、大同黄花产业园,共同开展“我的国宝我守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主题为“追寻千古文化和脱贫产业之路”。

22

第一站参观云冈石窟

追寻历史,纵览历史雄风;探访千年宝藏,领略锦绣文明。

33

2020年5月11日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石窟规模恢弘,一件件雕塑艺术精湛,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编号洞252个,其中主窟207个,雕刻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石窟雕刻受着风雨的冲刺、气温的变化,岩体渗水、震等破坏,许多精美的造像已面目皆非,甚至崩塌。历史上的云冈石窟曾进行过多次的休整,最大规模的休整在辽代。近代也有过几次休整,他们本着“庄严佛身,消除残缺”的休整原则。直到1974年以后云冈石窟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休整。

实践队成员来自于各个地区,参观结束后纷纷对石窟的美丽,叹为观止,同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弘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体会石窟文化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全部的智慧。

第二站云冈石窟文化传承

44

55

实践队一行人学习了石窟文化后,他们积极实践,将所学所得积极传弘扬,以青年的力量去传承中国文化。教育是强国根本,实现保护文化遗产,观有所讲是有必要的。因此,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到达了学前班,为小朋友们带来了文化历史的宣讲。

第三站 黄花产业园

黄花,学名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金针菜。大同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主产区之一,被俗称“黄花之乡”。

66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总书记的殷切鼓励让当地的干部群众备受启发和鼓舞。

77

实践队先来到了周士庄,参观黄花产业园以及培育仓,成片成片的黄花菜基地,虽然没有“黄花菜节”举办的时候壮观,但是光看到这些培育仓里的景象就可以想象“黄花菜节”的壮观。深入了解云州区黄花特色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还了解到黄花菜的周期及采摘技巧,以及如何辨别观赏性黄花菜及实用性黄花菜的区别。志愿者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州区路线,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句话的含义。

大同黄花菜已经成为贫困地区产业脱贫的支柱,农民的“致富花”,随后同学们了解了新型黄花培养科学技术,深刻认识到科技是推动对农业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的动力,科技大大改善了生产工艺,达到了量产并提高了质量。在振兴农业新形势下,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不仅能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好门路,更能成为每家每户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时重点关注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大同之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深入学习了敦煌文化和历史古迹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胸围,从云冈文化到黄花菜基地,实践队成员用实地探访了解了脱贫攻坚新成效、坚定了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三下乡”的结束,亦是新的开始,同学们将以责任和担当去诠释实践的初心,带着执着和坚持,向着更坚定的那束光全力以赴。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