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是层层递进的,由己及人,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延续至今。诵读古文,对话先贤,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脚步迈向何方。以修身为本,以治国为善,我学为我亦为国。软件工程2401班于2024年11月4日在晚自习诵读了《大学》这篇文章。
壹
内容简介
本文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从方法论层面再次强调“三纲领”的重要引领作用。第二段在提出“八条目”时,作者运用了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先以学习者为主语,明确各条目的先后次序。从“欲明明德于天下”的远大目标写起,通过“欲.....…先.....…”的句式,把“八条目”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再以学习对象为主语,通过“.....而后.....”的句式,由近及远、从内到外地“正叙”一遍,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运用排比、顶真的手法,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说理力量。
贰
作者简介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叁
诵读内容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肆
学生感悟
王欢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让我明白大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品德修养的深化。它强调彰显自身光明的品德,这是立人之根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则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分清主次先后,有条理地进行。在大学生活里,学业、社交纷繁复杂,懂得这点可避免盲目。“知止而后有定”,提醒我要有目标和方向,有了目标才能心不妄动,朝着它坚定前行。它如一盏明灯,在我面对大学的各种诱惑和选择时,指引我不忘初心,以修身、求知为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具意义。
朱佳瑶:《大学》短短几千字,却蕴含深刻智慧。它开篇便点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我们的修养和追求树立了高远目标。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系列条目,循序渐进,相互关联。让我明白,自我完善是基础,只有自身品德高尚、学识丰富,才能去影响家庭,进而为国家社会效力。古之仁人志士以这些准则为指引,成就一番事业。于今,我们虽处不同时代,但这些理念仍有价值,提醒我们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在纷繁世界中不忘追寻美好,以个人之努力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它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品德之路。
杨仕琦: 《大学》蕴含着深刻智慧。它的开篇点明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为我们指引道德修养的方向。书中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系列步骤让我明白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修身是根本,通过自我反省与提升,才能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它如一盏明灯,使我懂得在纷繁世界中要坚守内心的正道,不断提升素养,积极践行美德,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它也让我明白,自我提升是根本,从格物致知开始,一步步诚意正心、修身。这不仅是个人成长,更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在忙碌中停下脚步,反思自身,以善良、智慧和责任感去对待周围,努力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高梦月:《大学》是儒学的经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学”就是指“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是这本书的中心。何为“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于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在于养成美好的品德,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句话是我读整本书感到最受益匪浅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的含义远远不止“各司其职”那么简单,它表达的意思还有:做什么事,都要把这件事做好。作为人,只有做到了孝,以后才能学到忠、学会义;与人交流,要做到“言而有信”才能使自己有信誉,别人才能相信你、信任你,把你看作朋友。身为人父,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还要仁慈。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带领一个国家,带领一个团体没有想象中这么复杂,一定是从自己修身,家庭齐家做起,自然而然治国、平天下。作为领导人的不仅要做到勤,还要需要仁慈。
张泽政:《大学》作为“四书”之一,在其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格物致知”感受颇深。文中描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我的理解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习,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工作中只有清楚认识到事情的根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使人感受到你的“意诚心正”;同样只有“格物致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意诚心正”。
王禛:研读《大学》,如获人生指引的明灯,感悟颇深。《大学》开篇便点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让我深知修身养性、弘扬美好品德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基,只有不断修炼自身,让内心的善与德熠熠生辉,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与世界相处。文中强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更是层层递进,为我们勾勒出一条实现人生价值的清晰路径。从探究事物原理获取知识,到端正内心、修养自身品德,再到管理家庭乃至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每一步都紧密相连。它告诫我,个人成长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完善自我,才能有能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和更大的世界。《大学》让我懂得,人生是一场不断自我提升与奉献的旅程,要时刻怀揣着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努力践行这些准则,方能在这纷繁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